企业转型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当前我国大多企业的转型主要是属于企业战略转型。“转型”大师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Larry Bossidy & Ram Charan)曾言,“现在,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企业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型,要么破产”。企业主动预见未来,实行战略转型,确是明智之举;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是无奈之策。因此,企业分析、预见和控制转型风险对于转型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从企业经营决策层面看,转型属于企业战略决策。企业转型的驱动因素从内部视角看来,是由于企业资源、能力的非优化状态,导致企业竞争优势的降低;还是由于外部行业环境的影响导致企业成长衰退。所以,企业的转型和产业密切关联,如果是由于企业自身内部原因导致的,使其本身在所处行业竞争力的相对降低,那么此时的转型内容更多的是将关注力投向企业内部,通过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生产运作模式等的转变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而非退出或者进入其他行业)相对竞争能力;或者由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优化后,产生资源能力冗余,实现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这就是我们认为的内生性企业转型(关注企业的自身变革)。如果以现有的企业能力,即便经过变革也不能在行业内谋求新的发展空间,或者所处行业已经属于成熟、衰退性行业,为了获得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那么此时企业的转型应将更多的关注力投向行业及行业以外的新生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全退出现有行业,进入新的行业领域的战略,这就是我们认为的外生性企业转型。
近几年我国拉链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拉链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拉链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发展形势都十分看好。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使得拉链行业近两年发展速度略有减缓,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我国拉链行业重新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进入2010年我国拉链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由于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行业利润降低,因此我国拉链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大部分拉链企业在近几年行业竞争中越来越缺乏企业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缩水,产品不再有竞争优势,这些内部因素逼着我们拉链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拉链企业要积极应对,注重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加强企业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全面把握该行业的市场运行态势,不断学习该行业最新生产技术,了解该行业国家政策法规走向,掌握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自身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以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就目前拉链行业现状来说,拉链企业的转型属于内生性企业转型,我们关注的重点主要还是企业自身内部不足的改善和提升。如何通过企业转型来解决我们拉链企业所面临的一些发展瓶颈,这是一项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人才瓶颈。体现在决策者上:决策者不肯授权或找不到可以授权的人,事必亲躬;没有时间思考企业战略等全局和宏观问题,决策欠缺系统思考,过于随意;企业家视野限制企业发展。体现在管理者上:缺少可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管理人员身陷具体业务中,角色认知不清;不懂怎样抽出时间去进行管理,不会辅导员工而是替员工去做;工作效率低下,做事没有计划性,经常救火。体现在执行者上:员工缺乏职业精神,普遍依赖,没有责任心、主动性及执行力,更缺乏沟通与合作意识。
瓶颈突破:首先从决策者的角度来说,要在选、育、用、留四个方面做足文章。“选”人要任人为贤,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只要是人才,我们就选他,让他为我所用;“育”人要有针对性,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的人才一定要企业自己培养;“用”人要放得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选择他就要给他发挥的空间;“留”人要做到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建立绩效机制,完善员工福利。其次从管理者角度来说,做人做事以要事为第一原则,精力用于建设,待人以诚、信守承诺,勇于道歉、善意批评,重视回馈、不去控制别人。最后从执行者角度来说,以约束自己为原则,职业化行为是一种态度,那就是不论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我都对我的结果负责任。
管理瓶颈。体现在企业快速增长或发生变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关口和发展瓶颈。由于人员和业务量的快速增加,以前过于随意的方法不再适用,而规范化管理体系和程序尚未建立,责权不清、内部冲突加剧,缺乏系统的激励机制。
瓶颈突破:要将问题程序化处理,做到职责明确、制度周密和流程科学。
品牌瓶颈。体现在长期忽视品牌建设,导致品牌定位不清,产品陷入同质化竞争;品牌传播单一,没有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无法把握客户知晓、接触、体验、记忆及联想的过程;不重视二次营销,使客户品牌忠诚度下降等方面。
瓶颈突破:通过客户尝试购买、重复购买、相关购买和推荐购买四个阶段,不断提升客户的成熟度,从而确立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创新瓶颈。体现在员工自满,缺乏创新与激情,不愿学习、不思上进,观念难以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难以打破,应变速度慢等方面。
瓶颈突破:要对变革持积极态度,企业在市场、管理、技术和服务等方面都要积极创新,引领客户需求。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尤其是面对破坏性创新要有所作为。
文化瓶颈。体现在对企业文化不认同方面。
瓶颈突破: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使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觉得公司的发展与自己命运一体。防止部分由实战提升的企业元老与新进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发生激烈的文化冲突。同时个别高层管理者不要盲目自大,拥兵自重,而职业经理人更不要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资源瓶颈。行业内材料加工、机械设备、成品生产三大模块各自为阵,无法形成整体的一个产业集群,共同进退。
瓶颈突破:以行业为龙头,优化整合各方资源,有针对性,扩大和强化自己的优势部分,加大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各模块的资源优势,实际产业互补,共同实现我们由拉链大国向拉链强国的转变。
转型是渐进的,渐进的进行是企业转型的重要策略。企业转型是由当前的状态向未来的理想状态转变,前进中会经历很多的过渡状态,而不是一蹴而就。所以,转型是渐进的,需要一步步来。转变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需要培养很多条件,实际的转型总是对应适当资源适当跟进的过程,所以务实的企业转型切忌急躁,要渐进、持续地培育转型前进过程中需要的条件。
转型需要企业具备自身内在精神,这种内在的精神就是企业的变革精神。变革精神与企业的转型行为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实质是一致的。变革精神是企业转型的灵魂,企业转型是变革精神的骨骼血肉。因偶然而成功、因必然而失败的那些企业,主要在于不能因应环境变化而转型,深究其根本即是企业缺乏变革精神。反之,具有变革精神的企业才可能进行成功的转型。
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讲究变革精神的,比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而很多人对中国文化都有误解,他们把中国人当成一个天生墨守成规、缺乏变革精神的民族,并认为中国企业转型之难,正在于传统的思维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有人认为,中国人主静,外国人主动,所以中国变化慢。
我们拉链企业如果能够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优良文化,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变革精神,并把握一定的转型规律,在平时经营中能够未雨绸缪,这才可以创造出强大的转型力,企业转型就会从容很多。可以这么说,对于快速成长中的拉链企业来说,变革精神是转型力的精神基础,而转型力又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企业家来说,企业转型才是真正的挑战。反过来说,也只有具有变革精神的企业家才能称为真正的企业家,具有变革精神的企业才是优秀的企业。